藍鑽科技

藍鑽材料

藍鑽-鑽石中的“鑽石”

藍鑽是一種最昂貴、最稀缺的鑽石,在天然鑽石中占比不到萬分之二(0.02%)。它形成於十億年前的古代海洋,其來源深度是普通鑽石的四倍多(下地幔層660千米以下)。

藍鑽神秘又頗具傳奇色彩,從電影《泰坦尼克號》中的“希望之星”藍鑽,到2018年登上自然雜誌《Nature》封面的天然藍鑽,均引發世人矚目。

藍鑽是材料中的翹楚,兼具多種優異性能於一身,是室溫下唯一導電的鑽石,被業界譽為“終極半導體材料”。

藍鑽芯

德百順——國內率先將人工合成藍鑽材料以“晶片”形式實現規模化、產業化應用。

德百順藍鑽芯是德百順研發團隊堅持數十年持續攻關的科研成果。德百順藍鑽芯的生長面積已達到世界頂級水準,其擁有最寬的半導體材料禁帶寬度(5.5EV)、電化學窗口2倍於鉑金、室溫下導熱係數5倍於銅、硬度10倍於剛玉,同時兼有耐磨、耐腐蝕、耐輻射等多項優異性能。

藍鑽水分子重構技術

藍鑽“催化劑”

德百順藍鑽材料在整個水分子重構的過程中起到類似於催化劑的關鍵作用。

依賴於水分子重構得到的物質中,除固有的氧氣外,還形成有羥基自由基(OH0)、三氧(O3)、氧原子(OO)等富氧因子,其均具有遠超於含氯消毒劑的殺菌能力。

與此同時,這些富氧因子具有自然消減的特性,殺菌後自然還原為水和氧氣,無任何化學殘留。

藍鑽富氧因子氧化還原電位

氧化還原電位(ORP)是評價消毒劑殺菌效率的重要指標,氧化電位越高,殺菌效率越高。藍鑽富氧因子氧化電位比次氯酸鈉、二氧化氯等消毒劑都要高,所具備的殺菌能力更強。

藍鑽技術殺菌原理

  • ①搜尋:藍鑽富氧因子搜尋細菌分子,主動追擊和消滅。
  • ②抓取:富氧因子以水或水霧形式存在,更易擴灑到細菌表面。
  • ③穿透:富氧因子穿透細胞膜與細菌表面的酶反應,使其失去活性。
  • ④殺滅:通過富氧因子的超強氧化作用,菌體蛋白被氧化,細菌細胞死亡。
zh_HKChinese